新宠些工的周得更边生溜态全这攻略具让你玩
最近的市场行情真是让人提不起劲,大盘不给力,热点也稀缺。但就在这个时候,FriendTech突然杀出重围,成了推特上的绝对主角。说实话,作为一个在币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,这种突如其来的热度我见得多了,但FriendTech确实有点不一样。
为什么FriendTech这么火?
首先,它背靠Coinbase的亲儿子Base链,又有Paradigm这样的顶级风投撑腰。再加上那个吊足胃口的积分空投机制,简直就是给市场打了针鸡血。我注意到不仅散户们在疯狂涌入,就连平时挺矜持的KOL和机构投资者也都坐不住了。
这股热潮催生了一个有趣的现象:一大批开发者开始围绕FriendTech打造各种周边工具。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使用体验,给大家盘点下这些"FriendTech生态链"上的实用工具。
四大类工具深度解析
1. 交易前端类
用过原生界面的朋友都知道,那体验简直让人抓狂。好在有几个第三方前端救场:
FriendMex是我最常用的,前Paradigm研究员出品确实靠谱。批量买卖、价格走势一目了然,最重要的是免费!不过它的搜索功能确实是个痛点,我经常要找半天。
Risedle的数据看板做得相当清爽,适合快速了解市场热点。但它居然不支持直接交易,这点让我很费解。
2. 数据分析类
RealFriend和FriendTech.pro都需要买key才能用,这个门槛让不少人望而却步。不过说真的,它们提供的数据维度确实丰富,特别是后者还能看到推特互动数据,对判断key价值很有帮助。
最让我眼前一亮的要数FrenTech95,那个复古的Windows95界面简直情怀满分!虽然功能相对简单,但胜在操作直观。
3. 机器人工具
这个领域简直是"军备竞赛",各种机器人层出不穷:
FriendSniper的表现最抢眼,它能实现自动狙击新注册的KOL。上周我就是靠它抢到了某大V的key,一转手就赚了3倍。不过现在用的人多了,抢购难度直线上升。
提醒新手朋友:公开机器人的成功率越来越低了,建议要么自己写脚本,要么找靠谱的私密渠道。
4. 金融衍生品类
这部分最有意思,也最考验判断力:
那些所谓的"Key ETF"项目,本质上就是个资金盘游戏。我参与过几个,有的确实能赚到钱,但更多是看着漂亮的数据最后被套牢。
杠杆平台要格外小心,特别是Hyperliquid这类。我有朋友前两天做空某KOL的key,结果人家突然发了个利好,直接爆仓。
老韭菜的实战心得
首先,千万别被FOMO情绪支配。我见过太多人看到某个key暴涨就盲目追高,最后成了接盘侠。
其次,那个"3,3游戏"确实有意思,大家互相持key不卖,等着分空投。但这种模式能持续多久,我持保留态度。
最后给个实用建议:可以拿出小部分资金玩玩杠杆或ETF,但主力还是应该放在核心的key交易上。毕竟越是花哨的衍生品,风险往往越大。
记住,在这个疯狂的市场里,保持清醒比什么都重要。祝各位在FriendTech的浪潮中都能有所斩获!
(责任编辑:访谈)
-
八月的吉隆坡阳光灿烂,但比阳光更炽热的,是刚落下帷幕的马来西亚区块链周(MYBW)。这场第二届盛会简直就像一场科技版的"嘉年华"——来自92个国家的6834名区块链爱好者把吉隆坡世贸中心变成了数字革命的"迪斯尼乐园"。不只是开会,而是立flag作为主办方Lydian Labs的联合创始人,Noelle Lee在闭幕致辞中激动地说:"我们不是在办一场普通会议,而是在向全世界宣告——马来西亚要当区块链... ...[详细]
-
1944年盛夏,当二战硝烟渐散,四十多个国家的金融精英们挤在新罕布什尔州一个不起眼的小镇里,争论着一个看似简单却困扰人类数千年的难题——货币究竟是什么?谁来掌控它?这场著名的布雷顿森林会议,不过是人类漫长货币探索路上的一个驿站。有趣的是,每次货币革命的核心都直指同一个问题:一张纸片或一段数字代码的价值,凭什么让人趋之若鹜?从贝壳到黄金:稀缺性创造的信任还记得小时候用玻璃弹珠当"钱"交换零食的日子吗... ...[详细]
-
就在加密圈满心期待ETF带来新转机时,SEC一纸延期令让所有人措手不及。说实话,作为长期观察金融市场的老兵,我早就预料到监管机构不会轻易放行。这次被"卡住"的不只是特朗普旗下Truth Social申请的比特币以太坊ETF,CoinShares和21Shares等多家机构的申请同样遭遇延期。这让我不禁想问:SEC到底在顾虑什么?特朗普的加密野心受阻还记得今年6月看到特朗普媒体集团提交S-1文件时的... ...[详细]
-
Hyperliquid的魔幻现实主义:流动性狂欢下的暗涌与机遇
每次看到Hyperliquid的交易数据,我都不禁倒吸一口凉气。记得8月27日那天,就在他们宣布BTC现货交易量仅次于币安、超越Robinhood的喜讯时,一场精心策划的"猎杀"正在$XPL盘前合约市场悄然上演。那个与孙宇晨有关的超级巨鲸,就像潜伏在水下的鲨鱼,利用盘前市场流动性薄弱的特性,瞬间撕碎了千万美元的用户资金。说实话,这种事情放在币安根本不可能发生。CEX的风控团队可不是吃素的,稍有异常... ...[详细]
-
段永平在《投资问答录》里那句"能从他人经历中学习的人都是人才",我越想越觉得有道理。说实话,我们大多数人可能都算不上什么投资天才,但至少可以当个好学生——把历史这本活教材读透。以前我总爱跟朋友们推荐《大空头》这部电影,它把2008年金融危机拍得入木三分。不过说实话,对很多年轻投资者来说,那场危机就像教科书里的案例,总觉得隔着一层纱。但眼下正在发生的中国房地产危机就完全不同了,这可是我们每个人都身处... ...[详细]
-
最近的市场走势让不少投资者心头一紧——比特币从124000美元的高点跌落至107350美元,以太坊也从4956美元的高位滑落到4257美元。更令人困惑的是,有时以太坊在涨,比特币却在跌。这样的行情让很多人都在问:牛市真的要结束了吗?牛市的三个阶段:资金风险偏好的演变作为一个经历过多次牛熊转换的老韭菜,我发现每轮牛市都会经历三个鲜明的阶段,就像一部精心设计的三幕剧。第一阶段:小心翼翼的试探 这时候市... ...[详细]
-
稳定币收益革命:Curve 新作 Yield Basis 能否改写游戏规则?
还记得Luna-UST那场惊天动地的崩盘吗?自那以后,算法稳定币就像过街老鼠,人人喊打。而CDP机制(比如DAI、GHO这些)一度被视为救世主,结果呢?在USDT/USDC这两大巨头的围剿下,真正杀出重围的反倒是Ethena这种收益锚定模式——既不用超额抵押搞得资金利用率低下,又能用原生收益特性吸引DeFi玩家。Curve的困境与突围说到Curve,这个靠着稳定币交易起家的DEX,这些年过得可不怎... ...[详细]
-
凌晨2点的电脑屏幕前,我盯着那根忽上忽下的K线,咖啡杯已经见底。相信很多跟我一样的币圈老韭菜都有过这样的体验 - 明明困得不行,却还死盯着盘面,生怕错过任何一个波动。说实话,这种状态真的很让人崩溃。最近比特币的价格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刺激。现在112200这个位置,我个人的感觉是,就像在沙滩上堆城堡 - 看着好像要成形了,但随时可能被一个浪打回原形。技术指标确实给出了些乐观信号,但成交量这个老实人告诉... ...[详细]
-
2025年8月1日,这个日子对香港加密圈来说绝对是个分水岭。就在大家以为还有缓冲期时,金管局在7月29日突然甩出四份重磅文件,像颗深水炸弹把市场炸开了锅。作为一名见证过多次监管风暴的老金融人,我不得不说这次出手又快又狠。监管细则:刀刀见血记得那年支付宝被约谈的场景吗?这次稳定币监管的力度有过之而无不及。四份文件里,《持牌稳定币发行人监管指引》和反洗钱指南是主菜,其他两份说明则是配套菜单。我仔细研读... ...[详细]
-
比特币财库龙头MSTR遭遇滑铁卢:一场信任危机的多米诺骨牌效应
说实话,看到MicroStrategy(MSTR)这个数字资产界的"风向标"突然陷入困境,作为长期关注加密货币市场的观察者,我内心不禁泛起一阵唏嘘。8月份MSTR股价暴跌17%就像一记重拳,将这个曾经风光无限的"比特币财库"模式推到了风口浪尖。信任崩塌:融资策略的180度大转弯记得去年这个时候,MSTR还意气风发地展示着它的"财库模式"蓝图。谁能想到,短短一年光景,这家公司就不得不食言而肥。最初说... ...[详细]